新闻类型

information

全部
行业新闻
开店指南
干货分享
网店转让

Club Factory:无国界电商是比淘宝更大的生意

来源:银爪网 |发布时间:2021-02-25|浏览:155

银爪网


近日,浪潮新消费专访了Club Factory创始人李嘉伦,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深度探讨,得以一窥Club Factory 爆增的秘密,同时也看到了国内电商行业更多的可能性。



口述 | 李嘉伦


整理 | 曹 瑞




1、从爆款易到Club Factory:数据是始终贯穿的理念


2014年12月,我和楼云从斯坦福回来,拿着100万美元的投资成立了“爆款易”。当时想的是:如何用数据改变中国供应链,虽然后来发生了很多变化,但数据这个东西是我们一直贯穿的理念。



爆款易一开始是做To B的数据交易,就是卖信息。但后来我们发现,信息的价值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。



比如我们当时做供应商的知识图谱,唯品会这种大公司会觉得这个信息非常有价值,但对于一个小卖家来说,没有任何用。



这种不标准的东西,让我们感觉到,卖信息好像也不是一件特别靠谱的事情,所以才做了Club Factory。



从数据分析工具走到电商,看起来跨度很大,但它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。因为爆款易本来是给别人用的,别人用不好我做个电商平台还可以自己用,所以从头到尾都没有让以前做的事情白费。



而且我大学毕业之后先在淘宝工作了一年,当时做数据产品,阿里给了我很大的机会,能接触到大量的技术和供应商数据,这让我对电商平台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。



包括后来去斯坦福学量化市场营销,学到后面其实都是数学和模型,楼云学的是计算机和统计学,所以我们世界观是一致的,这是我们俩能互相理解很重要的原因。



我们都认为数据能改变些什么,所以不管怎么转型,我们其实都没有偏离这个主流方向。



从过去几年来看,我们一步一个脚印,每年都有变化。2017年Club Factory进入印度,2018年做到跨境第一;2019年转型Marketplace模式,让本地供应商进来,10个月就超过了印度最大的本地电商平台Snapdeal。



这当中可以总结出各种各样的原因,但数据肯定是我们最核心的驱动力。



2、跨境电商破局的核心


2016年Club Factory上线的时候,是在中东和美国,2017年进入印度其实是我们思考后的结果。当时我们在中东做得还行,但发现这个市场还不够大。



所以我们就面临一个选择,是要继续做中东还是再看看别的市场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发现中东能做好,是因为这里的物流比较贵,本质上就是买家和卖家的交易成本比较高。



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,所有买家和卖家交易成本高的地方都能做起来?



如果这个假设是对的,理论上印度也能做,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没那么好,而且印度也有13亿人口,市场空间非常大。所以在没有任何测试的情况下,我们就开始往这个方向走,结果一做就做通了。



但这个过程是有坑的,因为从表象上来看,一个国家有很多特点,但归根结底你能做好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。如果我把中东能做好的原因归结于这个地方比较富,那我后面就跑去做美国市场了。



这个坑要怎么避?其实很简单,就两点:一是找共性,二是找不同。我们很喜欢研究历史,从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商业模式当中去找共性,从同一件事情不同结果中去找原因。



比如跨境电商,我们最开始做跨境电商的时候,也犹豫了很久。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调查,为什么以前几拨跨境电商都没做起来?如果你继续沿着他们的做法,肯定还是做不起来。



包括当时我跟很多人聊,大家都觉得Wish不好,说它服务体验差。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公司,为什么呢?



因为电商分为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,自营模式可以宏观管控供应链上每个环节,所以服务可以做得很好。但对于平台电商来说,你跟消费者、卖家都是对等关系,大家都是平台的参与者,所以服务很难做好。



但它的好处是可以卖非常多的SKU,所有像Wish这样的平台模式最后都是百亿级的公司。自营模式的服务再好,最后搞个10亿美金,你总不能说这个公司就比平台型的公司好吧。



这其实是一条连续的决策路径:为什么我们决定要做跨境电商,以及为什么选择平台模式,并且我们的服务其实做得还可以?



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独特点,这个点来源于数据的那套东西。核心是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自己的系统替代,抽取当中的数据,用知识图谱的方式把数据连接起来。



数据打通之后就可以集中进行优化,让每一个环节协调前进,供应链就会变得非常高效。



这件事情有多难吗,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?因为没法贯彻,早期很多用人就能做的事情,干嘛非要写个系统?



大家都知道数据有用,但大家对它的感知是不一样的。



比如你知道它有用,但到底多有用?这个东西是艺术,不是量化的结果。一个数据系统做出来之前,我也很难说能把效率提高多少,做出来之后才知道。



最早期的时候,我们在美国一天卖5单,本来直接人上就行了,但我们就是要让它在系统上跑一遍。那套WMS系统从头到现在没改过,相当于我们在5单的时候,就在用能搞定几个亿商品的系统。




1、印度本土电商的问题


我们刚进印度的时候,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头部了,本地电商有Snapdeal,国际巨头有亚马逊,还有一些从中国到印度的跨境电商,做得也很好。


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的机会在哪呢?为什么Club Factory还能这么快地跑出来?拆开来看,印度本土电商有两类问题:一是看不准;二是货不全。



(1)看不准:生态不可复制



首先看不准,本质上是认知的问题。



我们对平台的理解要更深刻,因为天天用淘宝,见过一个大平台的终局应该是什么样子,有聊天软件、支付工具、商家和消费者的管理系统等等。



所以我们知道,不是把卖家拉上来就叫平台,平台是一整套的生态体系。但对于印度人来说,完全是从无到有的过程。



Snapdeal的CEO去年写了一篇文章说:我用了十年时间,花了20亿美金,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——中小卖家非常重要,把他们放进来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。



对我们来说,这个事情想都不用想,你从国内随便招一个做电商的人都知道,第一件事就是要赶紧把中小卖家拉上来。



这就是一个纯认知的问题,但印度之前没有,即使这么聪明的人也要花10年时间才能想明白。



因为之前是亚马逊在印度做得最好,所以他们觉得也应该像亚马逊这样,做大商家。看起来好像没问题,但一个平台生态的复杂性要远超想象,你没法跨越阶段直接去copy一个成熟的生态。



就像经常有人问我的问题:别人抄你怎么办?我说他们抄不了,因为生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复制。一个平台如何发展,通常取决于这个生态中谁最痛,但谁最痛又取决于当地的文化、发展阶段、互联网渗透程度等等。



在这个过程中,因为前后关系和帮助顺序不同,很可能发展出来的生态也完全不一样。就像地球的生态,你让他倒带5000万年再重新发展一遍,会跟现在一样吗?



所以平台和生态到最后都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,而是自身长出来的,这里面有很多随机性。你让我出来再做一遍,也不一定是现在这样。



(2)货不全:Club Factory凭什么吊打所有人?



第二货不全。我们研究过一个问题,拼多多起来的前一年,中国乡村的人均收入是2000美元,意味着年收入达到2000美元以上就具备了电商消费的能力。



很多人一听印度就觉得很穷,但实际上,印度年收入4000美元以上的人口就已经有三四亿了,说明印度有足够多能买电商货的人。



但印度的商品又很匮乏。举个例子,几乎所有市场对非品牌货的需求都极度强劲,印尼、中国、美国等等都是以非品牌货的消费为主。



但印度反过来了,它品牌货的消费占比是80%多。我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,虽然我们在意识形态、文化上会有很多冲突,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定义通常是一样的。



为什么印度不一样?后来我们发现,不是他们不想要非品牌货,而是根本买不到。



因为非品牌货没有那么高的毛利,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,传统的电商模式又达不到那么高的效率。如果达不到效率的临界点,这个事怎么做怎么亏,所以大家都在做品牌货。



这已经不是本地电商的问题了,亚马逊也很难做到,它本来就喜欢品牌货,而且是全球一套代码。



但我们做到了,从中国供应链,到2019年转成Marketplace模式把印度本地的商家拉上来。现在结合了中国和印度的商品,在非品牌货领域我们就是最全的,吊打所有人。



所以对于很多印度消费者来说,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更便宜的渠道,更是“发明家”,我们“发明”了5000万种全新的,他从来拿不到的商品。



为什么我们可以做非品牌货?靠的就是更高效的供应链。这个高效来源于技术,我们公司500人里有300个是做技术的。所以我们可以用七八个人管理全平台1亿5千万的SKU,20亿的商品画像,这几个人干了他们几千人的事情。



2、全新的供应链模式:把 “链”拆开,变成积木


为什么过去很多跨境电商没有走出来?同样的道理,你只谈中国供给的优势,没有更高效的供应链模式也不行。



换句话说,如果我们能把同样多的SKU,以更低的成本发送到消费者手里,必然就会成为市场的绝对领先者。



“链”这个字用得很形象,供应链就是一环扣一环,你拉它的时候是前面的环拉着后面的环往前走。问题就在于,每一个环节各自为政,大家都想着怎么让自己的效率最高,这就是“局部最优化”。



假如我是卖家,当消费者问我要一个水杯的时候,我会让供应商给我准备两个,然后他又会跟他的上级供应商要4个,因为大家都怕缺货,这就是很经典的“牛鞭效应”。



所以我们总结了一句话叫:局部最优化不如总体最优化。当我们站在上帝视角,把所有的数据集中在一起的时候,我做的优化一定是最好的优化,这是我们核心成功的原则。



但这个信息怎么贯通?你收集信息的成本太高了,如何用有限的成本去识别足够多的信息?



举个例子,我们有100万卖家,如果我要保证履约,就要知道每个卖家的库存,但我不可能要求这100万卖家把库存信息全告诉我,怎么办?我去猜,猜你的库存是多少。



比如我猜你是100,可能正负50%,那我就从你这里进50个货,如果你这50个成功履约了,我会猜你可能是100正负30%,下次我再让你卖70个。通过不断测试你的边界,我会猜得越来越准。



但这只是一个维度,我们可能要采集500个维度的信息,比如你雇了多少人,你是工厂还是经销商等等。当我要采集100万卖家500个维度的数据的时候,怎么去设计,还是很难的。



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人成功过?它最核心的难点就在于,你要沉下心来把所有的系统从头到尾都写一遍,十几个系统你就写吧。



对于创业公司来说,它需要非常大的投资,而且刚开始的效率可能还没有人高,为什么要做?因为等你长大了,扭转又会非常累。



但我们成功了,我们现在所有的商品都是单品、单件、单码、可溯源,这就代表着你可以围绕着任何一个单一的商品,去做精细化运营,设计它的供应链。



但大部分平台,还是以商家为单位去运营供应链。



通过不断拆解供应链中的信息流、物流、现金流,原来的环就被拆开了,相当于把“链”变成了积木,我可以从整体出发去组合优化,让大家齐头并进。




1、“无国界电商”的机会


我们今天的愿景叫:整理全世界的商品信息,让所有人都能得到他想要的商品。所以不光是中国的供应链,我们会把全世界的供给带到印度。



比如孟加拉的服装,不但便宜还离印度更近。每个国家都一些特别牛的品类,包括印度本地。



很多人总觉得印度落后中国几十年,但它也有比中国先进的东西,比如移动支付,是全国统一支付码;比如4G,印度是全民免费。



从商品来看,印度的带鱼、芒果、纯棉的服装等等也很好,零零种种非常多。而且长期来看,这些东西也可以卖到中国来。

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把印度想象成中国的一部分,那中国和印度的供给、需求都应该在你的平台上,这也是为什么,我们要把印度本地的商家搬上来。



顺着这个逻辑,我们发现终点就是全球买、全球卖,做一个真正的无国界电商。



因为除了民族服饰、文化产品等特殊品类,最后大家买的东西其实都是一样的。



因为所有人都在看同样的东西,比如抖音,国外也看Tik Tok(抖音国际版);甚至追的明星都一样,比如韩国的“防弹少年团”,他们的周边在印度卖得很好,中国也有很多人喜欢。



大家最后对时尚,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是趋同的。但困难在哪呢?



我自己也经常思考:卖货这件事,从广东到北京,跟我从广东到德里,中间到底多了什么、少了什么?因为物理距离是一样的,为什么有些东西我能卖到北京却卖不到印度?



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,就会成为跨境电商的门槛。如果是同样的需求,我从广东卖到德里,没有从广东卖到北京好,那一定是这个公司的问题,而不是行业的问题。



我们也在一步步探索,现在的做法就是先把所有想卖的东西放上去,然后遇山开山、遇水搭桥,让它最后能卖出去、能履约。我也蛮享受这种感觉的,解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。



这个无国界的电商一旦做出来,一定会是一个超级大的平台。



2、如何成为印度版的“淘宝”?


当然,眼下的重点还是印度市场。中国的电商渗透率已经到20%了,印度才5%,空间还非常大。再加上非品牌货的空白,这样的需求可以把一个公司拽很远。



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淘宝的主线一直非常清晰?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需求驱动。



我研究过淘宝的历史,比如2004年做支付宝,2006年做品牌,2007年做广告系统,2010年做天猫等等,这个过程是有逻辑顺序的。



为什么今年我们要做卖家和买家的沟通工具?因为淘宝也是在类似的时间点做了这个事情。当然,核心还是想让消费者和卖家的需求来驱动我们往前走,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,想到什么做什么。



因为在买卖双方沟通的过程中,我们就能发掘出新的需求。比如我们发现了印度消费者砍价的需求,很多消费者在线上买东西的时候,都会先沟通看能不能要个优惠券。



有了这些东西,我们就可以用更好地方式去做更多的事情。



淘宝其实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类似的参考,比如下一步我们会做广告系统,向下做下沉市场的用户运营。因为我们生态的雏形已经建立起来了,下一步就是要更开放,让更多的商品、更多的卖家、更多的消费者到平台上来。



这也是我觉得非常兴奋的点,世界上很少有淘宝这样的大机会。如果能持续地把印度市场做好,很有可能10年之后我们就会成为印度的淘宝。



在印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过程中,我觉得至少还有5年的窗口期,足够我们长成一个很大的电商。因为电商最核心的就两件事:



一是数据。我们是一个非常数据驱动的公司,每一个数据进来我都希望它能发挥作用,为什么我们要写这么多系统?就是想把每个数据真实有价值的部分留下来。这么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给我们带来很明显的先发优势。



比如服装尺码的统一,现在做的最牛逼的是Zara,几千个SKU能做到统一的尺码表。但我们卖几百万种衣服,尺码的标准也是一样的。



这个其实很难,因为每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标准,你不可能要求几百万个供应商全部按你的标准来。



我们只能内部换尺码,同样的尺寸进来,在这家的标准里是L码,在那家可能是S码,但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沉淀下来的商品知识图谱,把非标的东西变成标准化,统一输出S码。



背后其实有很多工作,比如什么时候应该收集尺码,什么时候应该反馈到商品中心,收集几次可以达到相对精准,什么样的公司需要收集等等,就是算概率的问题,把概率算准了,这个事儿就妥了。



二是供应链。为什么中国有拼多多、淘宝、京东?核心在于它们三个的供应链是互斥的。拼多多是超大流量集中在某一个商品上;淘宝是超大流量匹配到超多的商品上;京东是品牌货。



不管是社交电商,还是直播电商,我觉得都是表现形式,最根本的还是供应链。你会发现,中国所有电商的货,最后都会流入到这三条链路里面去。



所以社交电商到最后,就是在教边远山区、三四线城市的人怎么使用淘宝、京东和拼多多。



对我们来说,从跨境电商到建立印度的Marketplace,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。但这个Marketplace建立起来以后,我觉得第二曲线可以涨10年。



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机会,也知道一步一步该怎么走,这个时候只要沉得下心里来,让“子弹”飞就可以了。


此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立即咨询

看看今天市场怎么样?

复制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