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士康代工思维做电商,不看好
来源:银爪网 |发布时间:2021-01-29|浏览:177
郭台铭忽然钟情于天猫618大促合作,力推美国富可视品牌,这跟郭台铭的危机感有关。因为,富士康已被苹果等品牌厂家捆绑太深,利润微薄,研发、生产、运营风险很高,当苹果日益被安卓阵营冲击后,出货不利,郭台铭已很麻烦。实际上,去年富士康就在iPhone5生产上遭遇重大挑战,返工损失巨大。郭台铭曾想借力日本品牌,但后者集体陷入衰落期。因此,近两年郭台铭不断来大陆,与乐视、小米、华为等勾兑,分别在电视、手机领域达成合作。但出于成本等压力,大陆品牌还不能将所有订单放给富士康。它的庞大产能仍需更多品牌填补,尤其是扶持中小品牌。为此,去年富士康表示,未来不但提供生产,还要为品牌厂家做运营、经销、售后服务。这就是富士康选择美国富可视的背景。这品牌有38年历史,早期做投影面板与投影机。后来进入手机、平板、电视等领域。坊间说,富智康与富可视之间可能有资本关系,目前已将它当成平衡苹果风险的重要品牌。现在富士康旗下富连网主要卖手机,接下来将进入全线产品,郭台铭绝不会停留在天猫旗舰店层面,未来他与马云一定会有更深的合作。但在可见的未来,富士康独立做电商平台还是不值得看好。当然,富士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:1、 强大的设计能力与制造业口碑,能打造制造业平台,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资源。2、覆盖有效的工厂,可以形成物流支撑,覆盖区域市场,打造M2C模式。但是,也有不看好的理由:1、富士康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做一家彻底的平台化电商。富士康形式上仍然是一家代工企业,依托品牌企业的订单生存,保留着硬件品牌驱动增长的印象。这种庞大的巨头,一般都会与全球前几大品牌建立紧密合作。由于制造业投资成本高昂,双方利益捆绑很紧,否则,庞大的制造业很容易形成沉淀成本,代价高昂。这就决定了,代工服务的企业相对集中,不可能覆盖大量品牌。如此,如果建立电商平台,将很难保证最大限度的开放性,因为你要照顾你的代工客户。又要为它们的对手做嫁衣,等于左右手互博。为化解这种矛盾,4年前,富士康曾想搭建一个“中国白牌网”,就是依托强大的设计与制造能力,生产白牌产品,如手机、笔记本等,然后通过平台销售,但后来不了了之。2、如果只为自己代工品牌做电商服务,同样存在问题。首先,消费者品牌选择空间太窄,即便搭建起平台,也很容易撞到天花板。2009年12月,富士康推出的独立电商业务“飞虎乐购”,就是这一模式。它定位于自身生产的3C品牌产品在线零售,但没能发出声音,最后失败。而且,富士康代工的品牌多为巨头,尤其是苹果最典型。由于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大,渠道利润空间也很高,它们不太可能将自己的渠道利益让渡给代工企业。当然,富士康可以设立更加独立的子公司去运营,以淡化电商平台与代工业务的关联。但这只是形式主义,不可能完全消除疑虑。较早时候,富士康还曾想直接买下一家电商平台公司,与美国新蛋,大陆易迅、京东都谈过,但都没有结果。除了富士康对于控股地位要求过于明确外,谈判方对于一家代工企业是否能运营独立电商平台有所疑虑。截至目前,富士康的电商业务采取了一种保守且妥协的方式:现有的深圳电商子公司富连网成立于2013年4月。形式上,它是一家独立电商平台,但实际运营,却不是以独立平台形式出现,而是落户于阿里巴巴天猫平台。等于说,它不是大房东,而是二房东。委身于马云之下,虽然两人互相钦佩,私交甚好,但说白了,富连网还只是等于一个开店的——这个绝对不是郭台铭的电商梦想。这可能是郭台铭在多年渠道布局受挫后的谨慎与理性,嫁接阿里平台应该是学习的过程。郭台铭要求投资人至少要给予富士康电商业务3、4年的时间,也许,这个周期正是他为电商学习、进一步试错设置的周期。即便如此,3、4年后,富士康的独立电商很可能依然不会起来。郭台铭的出路在于,与更多电商平台建立更深的联系,形成一种生态体系。当然,除非鸿海集团商业模式未来发生重大变化,能真正摆脱苹果等品牌大厂的捆绑,从一家纯粹的代工企业转变为一个兼有设计、制造、品牌、渠道等,形成高度垂直一体的商业模式,比苹果更甚。但是,这样的富士康,与郭台铭勾画的愿景并不一致,他期望未来走向软硬一体的云服务模式。而且,这样的富士康也不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潮流,大而美、大而不倒的商业模式早已远去。文/王如晨
此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立即咨询
看看今天市场怎么样?
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