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类型

information

全部
行业新闻
开店指南
干货分享
网店转让

求方便更求安全,网约车监管亟待加强

来源:银爪网 |发布时间:2021-05-27|浏览:143

 

 

       在接触滴滴、优步等网上约车软件后,没赶上公交、上班要迟到,直接预约一辆快车或者顺风车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第一解决方案,这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打车服务正在逐渐改变大众的出行习惯。大家在追求方便的同时,安全尤为重要。最近深圳网约车司机涉嫌杀害女性乘客事件传的沸沸扬扬,关于网上约车的安全性话题再次引发关注。虽然偶发的悲剧并不能制约叫车服务的发展,但这是一个警钟,希望能够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,加大对叫车服务的监管力度。

 

       据滴滴公司介绍,犯罪嫌疑人使用真实信息在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,但涉案车辆牌照是其临时伪造。事实上,审核车辆漏洞只是网约车平台问题之一。在今年3月深圳市交委约谈5家打车平台时,已经通报包括违法多、交通事故多等等五大问题。现实中,网约车牌照甚至车型都与注册信息不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另外,网约车司机准入门槛过低,也为乘客安全埋下隐患。网约车司机群体中,已出现过吸毒人员、精神病患者和被吊销驾照者等不该出现的人员。应该看到,在给用户带来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,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车辆把关不严的隐患,会直接导致用户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。

 

       为规范网约车机制,近期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上海等地密集对网约车开展整治,地方网约车新政策包括审查司机身份等,对提高网约车司机整体素质有益。然而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行业管理办法的背景下,地方性的规范约束仍然显力度不足,一些地方尝试设立的职业门槛,常常被外地网约车轻而易举地“攻破”。

 

       移动互联时代,网约车对政府部门监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。公众希望深圳发生的案件能成为网约车规范、有序发展的转折点,希望在即将出台的顶层设计方案中,进一步明确从业者准入门槛、明确事故赔偿责任,通过可操作、能执行的具体政策,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。唯有如此,才能弥补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在制度和审核上的缺失,释放出更多的改革“红利”。

此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相关标签:
    立即咨询

    看看今天市场怎么样?

    复制
    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