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在谴责平台“二选一”作恶,而他要骂骂商家
来源:银爪网 |发布时间:2021-01-06|浏览:198
又是一个鸡飞狗跳的618。“与天斗,与地斗,与人斗,其乐无穷。”今天的刘强东应该特别能体会这句话。与当当斗、与苏宁斗、与1号店斗,京东的这些斗争史似乎都翻篇了,但只有与阿里巴巴的战斗,年复一年,没有尽头。
“二选一”,成为这两个中国电商界“双子星”每年都要上演的斗争戏码。吃瓜群众已看得疲倦,而漩涡中的商家却痛得真切。
(被“二选一”的商家,心里应该奔腾着这几个字)
淘店网网联系到四位电商行业的资深人士,有一线从业者,也有多年的观察家,对“二选一”事件分别做了分析和评判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他们均不愿意具名,所以我们暂且用老A、老B、老C、老D来代指他们。
(注:本文仅代表行业人士个人意见,不代表淘店网网观点和立场)
1
老A:流氓的平台+无能的商家,造就了“二选一”
做生意这么多年,我敢说,“二选一”这种情况,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商界历史上的奇葩。
在传统零售中,也会有渠道之间、渠道与商家之间的博弈,但一般也就是围绕价格、入场费等方面展开。像天猫京东之间这种“有他无我”的方式,还是极少见的。
我认为“二选一”的形成有两个因素:流氓的平台+无能的商家。
平台流氓,的确。大平台的流量是哪里来的?是众多商家的流量汇合起来的,平台将这些流量聚合起来,卖给商家,就不说了。还要用来要挟商家,确实流氓。
但见证了这么多年的“二选一”,我也想说:我看不起这群商家。
首先是传统品牌的软弱,有着庞大的线下基础,为什么要如此忌惮大平台?为什么不敢再硬气一点,对流氓平台说不?
如果说互联网品牌太过于依赖大平台,“二选一”是无奈,那么传统品牌也逆来顺受就是无能。一是可能线下做得很差,太想靠电商挽尊;二是电商负责人在集团没有话语权,不敢轻易让业绩受到影响。
其次是商家之间的不团结。都在说大平台把控着流量,但大平台的流量哪里来的?是所有这些品牌的能量聚集起来的啊。哪怕是排名前五的品牌团结起来说不,也会让大平台抖三抖。毕竟,平台若失去核心品牌撑场,流量和调性都会大打折扣。
但没有,所有的商家都在守着自己的盘子,生怕掉出一粒米。
因为害怕“枪打出头鸟”,所以永远没有商家肯出头。于是造成了商家年年受虐,受制于人的困境。虽哀其不幸,但也怒其不争。
2
老B:从“人治”走向“算法治”,“二选一”可能才会终结
商家为什么畏惧大平台?如果促销资源、流量资源真是按照算法、按照规则分配,那么销量和服务过硬的商家是无所畏惧的。商家怕的,是流量分配的“黑盒子”。
在中国特色的电商平台市场,很大程度上,决定商家命运的不是市场供需,而是平台的人为干预。在“大数据”“算法”“千人千面”这些美丽的外壳之下,也不过是有着强烈人为干预的“计划经济”。
在这个维度,传统商业的摆放推头,和电商的会场,没有本质区别,都是传统落后的。商家之所以不求变,是因为从来就习惯这样的商业模式,他们只是把这种方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。
“二选一”不是先进的技术,也不是良性的竞争。呼吁电商下半场,期待技术革命,带来更多市场、红利、增量,而不是只在存量市场争夺人货场。
当所有企业都具备数字化能力,掌握数字化武器之后,最终决定未来的,不是站队、不是二选一、不是认干爹,而是运用新的技术创新,实现小我和大我的汇合,从中提炼出更为先进的交互方式、协作方式和组织能力。从传统商业进化成智慧商业,从二元对立进化成多元并存的商业文明。
3
老C:一路“打怪”,京东是否升级?
与天猫对撕这么多年,京东的筹码有增加吗?坦白讲,京东与天猫的距离还是不小的。仅从我们家店铺(服装类目)来看,天猫店销量是京东的5倍。
但不可否认,京东的服装增速是很快的,而天猫的流量从去年就已经可以看到,增长非常糟糕。
“二选一”游戏,根源是对对手的恐惧。历年情况来看,天猫与京东的对撕通常都集中在鞋服类目,一来这是在整个电商盘子里占有大份额的类目,二来,别忘了,这是天猫最有优势的类目。
这个领域对战最激烈,证明市场格局在变化,玩家等级在变化。变化带来不安,不安带来恐惧。
来看看今年京东的618数据,18天销售1199亿元。相对天猫还是太“菜”——18天,能追平天猫2016年双11一天的销售额(1207亿)。
但镜头拉长,放到历史中去看,二者的距离实际在缩小。对比一个数据,2012年天猫双十一总销售额191亿,几乎相当于京东当年全年销售额的1/3(2012年京东全年销售额600亿)。那时的京东,想用18天追平天猫一天,也是痴人说梦。
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注意到,今年几乎是京东首次披露这样详细的618销售数据,不再是“增长百分之xx”这样的数据游戏。简单直接的1199亿,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京东的底气。
4
老D:阿里只要还有两个优势 , “二选一”就不会终结
产能过剩领域,阿里只要还有两个竞争优势,“二选一”就没办法终结。1、电商大盘市占率,2、品牌商触网首选渠道。
我们来看看阿里所面对的各个领域的竞争:
1、支付领域:网约车大战开启了场景移动支付竞争,支付宝和微信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,市占率曾经可是接近9:1的悬殊,而今差不多5:4;
2、美团、大众点评合并;滴滴、快的合并,都让阿里在战略投资领域逐步被动;而跟顺丰撕逼,让大家看到了监守自身的战略边界。不惧摩擦,阿里也不是怼谁赢谁;
3、大数据云计算领域,做不到应用上的升级,拿不出杀手级应用,所以疯狂布局基础设施,期望应用长在自己生态内部,或被自己布局覆盖;
4、阿里生态体系外的创新层出不穷:官网,APP,微店,售后服务,本地服务……阿里拿以服饰为代表的品类建立的玩法来管所有品类,天然就留出了部分品类(如3C、电器)生态外构建自己闭环的可能。
电商领域,从京东,唯品会开始,到微店生态,再到网易系,都有明确定位,切切实实的撕下了大盘的份额,且具备逐年长大的趋势,阿里的大盘占比遭遇挑战。
此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看看今天市场怎么样?